閘閥一般由閥桿、閥體、閥蓋、閘板、驅動裝置及其他零件(緊固件、閥桿螺母、密封填料)組成,,下面逐一介紹其結構:
閥桿
閘閥閥桿按運動形式分為明桿(升降軸)和暗桿(旋轉軸),閘閥因此而分為明桿閘閥和暗桿閘閥兩種。
(1) 明桿閘閥。手輪(或其他驅動裝置)固定在閥桿螺母上,當手輪(或其他驅動裝置)轉動帶動閥桿螺母旋轉時,閥桿作上下移動,從而帶動閘閥作升降運動而啟閉管路。
(1)明桿閘閥開啟時,閥桿從手輪上方伸出,可以直接顯示閘閥的開啟程度。閥桿梯形螺紋在閥桿上的上半部,不予介質直接接觸,不受介質腐蝕,而且潤滑方面。因此,它適用于腐蝕性介質、污濁介質和高溫蒸汽介質的閘閥上。閥的啟閉程度可以從螺紋直接看出,便于操作也是其優點之一。不足之處是,由于螺紋外漏,容易黏上空氣中的塵埃,加速螺紋磨損,故應盡量安裝于室內。盡管如此,應用還是較為廣泛。
(2)暗桿閘閥。手輪(或其他驅動裝置)固定在閥桿上,閥桿螺紋固定在閘板頂部,當手輪(或其他驅動裝置)轉動時,閥桿螺紋帶動閘板作升降運動。閥桿只能做旋轉運動。優點是,開啟時閥桿不升高,所需安裝空間較小。故它常作為大通道閘閥,或安裝空間受限制的場合。由于閥桿不做升降運動,不能像明桿閘閥那樣,通過閥桿伸出長度來顯示開啟程度,因此,應裝設開度指示器。
暗桿閘閥由于閥桿螺紋部分和閥桿螺母均在閥腔內部與介質接觸,因而,易受介質腐蝕,閥桿螺紋等難于潤滑。
閥體和閥蓋
閥體與閥蓋多用于法蘭連接。閥體內的介質通道大多是圓筒形等截面的,對于較大口徑 的閘閥也采用閥座縮口 的,即通道逐漸收縮,通過發閥座后,又逐漸擴大,其優點是:
(1) 使閥的零件尺寸有所減小,重量減輕,從而節省材料。減小了密封面,精加工量減少。
(2) 由于減小了閘板的尺寸,使在閘板上的作用力減小,閘閥的啟閉力相應減小。
因通道收縮會增加水的阻力。故在高壓蒸汽管道上,一般為了減小阻力,常在關閉件之下連一導向管,以減小阻力及防止介質里的微粒落入閥體中。
閘板
按閘板的形式可分為鍥式平行式。
(1) 鍥式閘板。鍥式閘板其密封面與閘板垂直中心線成一定傾角,傾角的大小取決于介質的溫度和通經的大小。一般介質溫度越高,通經越大,傾角越大,以防止溫度變化時閘板被卡住,無法開啟。鍥式閘板起密封性比平行式好。可用在高壓閘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