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油罐車接卸油料*新技術前言
目前,國內鐵路輕油罐車接卸油料均采用上部接卸的方法,其卸油工藝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:一是真空卸油工藝;二是容積泵輔助離心泵卸油工藝;三是潛油泵卸油工藝。本文介紹一種利用旋轉活塞泵卸油的新工藝,供今后在新建及改造油庫中選用。
二、 現有的卸油工藝介紹
1、真空卸油工藝
利用真空系統進行引油灌泵、掃倉和抽吸放空罐油品作業。該系統所需設備較多,如水環真空泵、真空罐、真空管線等,且真空泵用水還要考慮冬季防凍問題。另外真空泵工作時,排氣管經常有大量油氣排出,很不**,故目前此工藝在油庫中已很少采用。
2、容積泵輔助離心泵卸油工藝
采用容積泵取代真空系統,實現為離心泵引油及掃倉。該系統目前應用較多,尤其適用于柴油與航煤類油品。所采用的容積泵通常為滑片泵或擺動轉子泵。該系統應用中需要注意的是,在掃倉過程中,因存在油氣混輸的情況,掃倉泵的出口壓力將遠遠低于泵的額定值,所以必須設置掃倉罐或低位放空罐,否則無法正常工作。
3、潛油泵卸油工藝
潛油泵卸油工藝有二個方案:一是低揚程潛油泵與主輸油泵串聯工作的卸油工藝。二是高揚程潛油泵直接卸油進罐的工藝。該工藝方案的優點是卸油可靠性高,作業時間短,不用擔心鶴管氣阻與泵汽蝕的問題,對高原地區高溫卸汽油尤為有效。其缺點是投資營運費用較高,因鶴管口部裝有潛油泵,操作不太方便。另外該方案掃倉系統不能省略,其設置方式同離心泵卸油工藝。
三、無堵塞轉子泵卸油新工藝
無堵塞轉子泵卸油工藝:旋轉活塞泵是一種容積泵,具有轉速低(400轉/分),抽吸能力強(*大真空度達0.085MPa),效率高(0.7~0.85)、可氣液二相輸送、過濾雜質要求低的特點。因其超強的自吸能力,卸車時不需要再設其他泵為其引油灌泵;因可輸送帶固體顆粒的液體,掃倉作業中的雜質對其影響很小。在卸油工藝中,只需設一臺旋轉活塞泵就可完成卸油、掃倉、管線放空、抽吸放空罐油品等多種作業。從而省掉了掃倉罐、掃倉泵、掃倉管線等設備設施,不僅可顯著節約投資,同時也方便操作管理,是一種理想的、經濟實用的卸油新工藝。該卸油工藝有二種方案可供選擇:一是所有鶴管共用一臺大流量的旋轉活塞泵;該方案的優點是投資省、設備少、管理方便。缺點是如果所選泵的流量較大,則在卸*后一、二個車時,因泵的流量不足,可能產生震動及較大的噪音,主要讓進口管路進點空氣就開業解決這個問題。該方案適用于卸車流量在100至200 m3/h之間,卸車時間較充裕的情況。二是將泵設于棧橋底下,按三個鶴管一組,每組設一臺小流量(60~80m3/h)的旋轉活塞泵。卸油時,所有泵可同時工作,因而既滿足大流量、快速卸車的要求,一列車可三小時內卸完;又避免了卸車至*后時,因流量不足產生泵震動的問題。適用于卸車時間短,大流量及揚程不高的情況。
四、無堵塞轉子泵應用實例
1、湖南154油庫鐵路掃倉,要將槽車內底油送入1000m3放空罐內,在油庫投產試運行時,先采用滑片泵,結果無法正常工作。后改用擺動轉子泵,能夠完成掃倉作業,但抽吸速度較慢,掃倉作業時間較長;且泵前過濾器經常堵塞,有時作業途中都要停泵清洗過濾器。在2005年采用旋轉活塞泵進行汽油掃倉作業,不僅抽油速度快,也省去了經常清洗過濾器的煩惱,使用效果可與過去的真空系統相比美。2、中國石油湖北應城油庫,采用旋轉活塞泵卸汽、柴油,6個鶴管共用一臺泵,引油、卸油進罐、掃倉均一泵完成,沒有掃倉系統,甚至連油泵站都沒有。該油庫于2005年底投產運行,至今使用良好。3、安徽352油庫的代儲油系統也是采用的旋轉活塞泵一泵卸油掃倉工藝;經試運行,運轉良好。